铁甲榴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乡村小说网www.xinxiangcun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散兵线战术。

战争,是催化战术进步的最佳利器,一战时期,大量重机枪的装备,再到重机枪轻量化和迫击炮的诞生,使得步兵手中的火力得到了成倍的增长,面对如潮水一般攻击的散兵线,蹲在战壕里面的守军无须惧怕,重机枪的交叉火力和迫击炮的猛烈射击就足以然散兵线攻击血流成河。

取而代之的就是散兵群战术,相比于散兵线战术,散兵群战术的要点就是原本作为最小作战单位的步兵连彻底打散开来,以步兵班为最小作战单位,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许多性能优良的,诸如zb26,启拉利ke7,勃朗宁bar,哈奇开斯1922等轻量化的机枪应运而生,为机枪下沉装备到基层步兵班创造了物质条件。

散兵群战术下每个班都装备有轻机枪,步兵班内可以按照装备,任务分成若干个组,在战斗中,这些组互相掩护,突进,彻底崛起了旧有的散兵线战术。

中国军队,实际上从北洋开始,一直都在使用拉散兵线放排枪的散兵线战术,尽管像对于散兵群战术至关重要的轻机枪等新锐兵器也早已被引入中国,但是这些兵器并没有使中国军队迈入散兵群作战的关口,很多军队只是单纯的引进轻机枪,但完全没有战术上的革新,比如最早买轻机枪的东北军,财大气粗,直接从捷克进口大量zb26轻机枪装备部队,火力不可谓不凶悍。

精锐的东北军国防旅,一个步兵连就有十二挺捷克式轻机枪,因为东北军的编制是一个连三个排,每个排编制四个班,这样每个班都装备有一挺。

但是东北军步兵的战术依旧是散兵线,只不过每个班有一挺轻机枪罢了,如果说以前是使用**的排枪射击来构成火力线,现在不过是在排枪火力线中增加了轻机枪的火力输出罢了。

如中央军,也引进了不少瑞士制造的启拉利轻机枪,但当时却称之为自动**,从这个名称,也可以看出当时对轻机枪在战术上的定位并不明确。

曾经参加过一二八抗战的八十八师和八十七师也配备有这种启拉利“自动**”,可是还是由于定位问题,编制也更为奇怪,八十八师和八十七师当时每个排编制有六个步兵班,其中三个是全部装备**的步兵班,称之为冲击班,另外三个班则装备了**和启拉利自动**,称之为自动**班,这一庞大的怪胎编制不仅没有使以轻机枪为核心的步兵班散兵群战术得到普及,没有做到每个班一挺轻机枪,反而使得步兵排的编制变的臃肿不堪。

一个排长很难同时指挥多达六个步兵班,

其他类型推荐阅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