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乡村小说网www.xinxiangcun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颍河在太和县城墙下拐了个大弯,原本一路向东的颍河调转方向朝南边奔涌而去,暴躁的河水经过这拐弯后仿佛戴戴上了笼头的烈马,变得越发的温顺起来。

勤劳的太和百姓将河水引入城内,既方便了码头货物的运输,也繁华了河道两旁的街道,算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便捷的水利带来了南来北往的客商,也带来了无穷的财富,特别是西北局势糜烂以后,西北的富商纷纷南逃,因为太和地处凤阳靠近西北,又有水利交通之便,西北富商纷纷将太和作为自己的落脚点。

富商的涌入瞬间激活了太和的夜生活,短短几年功夫,颍河岸边已经遍布青楼酒肆,太和城外的河畔如今已经有了小秦淮的美称。

李焕今晚要去的鱼馆就在这小秦淮中,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李焕实在不敢相信,小小的一个太和城有一个如此繁华热闹所在,远远望去,只见颍河岸边灯火通明,酒香四溢。

“嚯,好大的口气。”李焕跟着燕小六来到一家鱼馆前,只见鱼馆外的牌匾上挂着鱼王二字,天下鱼馆千千万,可敢在自家牌匾上挂鱼王二字的倒是少见。

“客官,不是咱口气大,而是咱店里的鱼可大有讲究,且听我细细讲来。”酒楼掌柜听到李焕的惊呼,赶紧笑着解释道。

原来这颍河之上有名鱼唤作淮王鱼,此鱼体型巨大,全身金黄,光滑无鳞,喜食其他鱼类,平日里藏身于河流石缝之中。

当然这还不足以让此鱼称王,相传在汉武帝时期,封国就在此处的淮南王刘安尤喜此鱼,若有贵客临门,必以此鱼待客,久而久之这鱼也就被百姓们称之为淮王鱼。

“当然说的再多不如尝上一口,这鱼煮出来之后鱼肉滑腻如豆腐,汤汁奶白如牛乳,实在是不可不尝的人间美味,价格不贵,一两银子一条,保你吃了满意。”酒楼掌柜满脸堆笑的推荐道。

“一两银子一条还不贵?城外的黄花大闺女才十两银子一个,买回来白天可以干活,晚上还能暖床。”一旁的燕小六惊呼道。

虽然打定主意要好好吃一顿,可一听这价格燕小六顿时有些后悔带李焕来这鱼馆了,一顿饭吃掉半个黄花大闺女,那也太奢侈了。

“二位爷能来小店吃饭那是给小店的面子,给你打个八折怎么样?”酒楼掌柜一脸赔笑道。

这酒楼掌柜不说这个还好,一说打个八折燕小六更生气了,难不成堂堂太和县捕头就值个八折,你这是瞧不起谁呢?

这酒楼掌柜好比后世的大堂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